2020年不平静,物流在整个疫情中举足轻重,
疫情也促使了智慧物流发展的进一步加速。
高菲文
抛开疫情不说,为什么物流行业会在现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高速运转的社会之中,若物流运行更有效率,则能令产品成本有足够的下降空间,因此也可以说,物流业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这使得中国政府更加重视和推进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也受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关注。
电商大平台已然完成物流一体化
天猫和京东电商大平台都已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物流,为何跨界涉足物流,究其根本可找到如下原因:
第一,物流质量达不到平台的要求。在京东买过东西的人都被京东高效率的配送折服,今天下单明天就到手,这也是京东的一大优势,可是刚开始京东和一些快递合作的时候,很多快递都达不到京东想要的高速度高质量,不仅物流速度慢,还经常出现错发漏发的现象,这对用户体验大打折扣,所以创始人刘强东决定自建一套属于京东自身的物流体系,保证达到自身需要的水平。
第二,不再受制于物流。对于网购来说,商品只是顾客选择的一部分,物流的速度是顾客非常看重的,网购之后,能不能在第一时间拿到手,完全取决于物流的快慢。如果物流不给力,就会有大量的客户投诉,甚至放弃这个网购平台,而这些流失的客户是网购平台非常重要的收益来源。因此,物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购平台的利润,建立好自己的物流体系后,就能不再受制于物流。
第三,物流成本的控制。大型电商平台每年要花费在物流上的支出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从网购平台自身考虑,用自己的成本给自己组建物流体系,长远来看要好过花钱去外部购买物流,虽说建立自己的物流并不容易且耗费巨大,但物流建立后带来的收益则会更多。
第四,完善供应链。一旦电商平台做大,供应链的完善中的重要环节——物流,就显得极为重要,控制了物流,也可以说是控制了商品流通的主动权。
在中国消费者的普遍需求的推动下,随之而来的是,大数据产业迎来年均逾100%的增长率,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慧物流将是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
智慧物流带来的技术革新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成熟,顺应“互联网+物流”的新兴物流服务平台已经能够实现车货智能匹配、货物状态实时跟踪、精准货物推荐等服务功能,注册用户、交易数量等业务指标也随着大数据产业发展呈现翻倍增长态势,向着生态化智能化产业链的目标发展。同时,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物流路线、选址及仓储等,都会得到进一步优化。
以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即时物流为例,看似简单,表面看仅仅是物流最原始的点对点配送模式,但在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的今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都在物流配送体系中得到了应用,数据驱动,智能调拨也已经成为即时物流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变革解决了传统的点对点配送的规模大、延时长、不确定等问题,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更提升了服务体验;又通过与新零售对接、与电商物流前端配送系统对接、与供应链系统对接,打通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配送网络,推动着物流系统的变革。
即时物流的变革带来了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引来传统快递企业、电商物流企业、城市配送企业的加入,引起了资本市场广泛关注,引发了城市往智慧物流配送模式的深度变革。
2019年起,随着新零售的发展,即时配送迅速的同新零售的线下门店配送对接,快速向商超宅配、零售末端配送等领域扩张。伴随着懒人经济发展,即时配送又开始与C2C业务对接,向代买代送、同城快递领域扩张。随着客户对配送时效要求的提升,即时配送也开始与传统配送系统对接,向同城落地配领域渗透,推动末端的快递市场变革。
于是,物流行业开始不断地扩张着边界,将有可能成为本地生活的基础服务模式,推动本地生活新生态的重构,并且往全球化发展和延伸。
物流企业的海外拓展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中国重点物流企业开始了走向全球,以全球化的视野,将供应链系统延伸至整个世界范围,在海外拓展,建立仓储物流基地,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例如,目前顺丰集团已经在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美国等十余个国家成立了营业网点,至少开通了14条国际航线。据其发布的2018年中报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集团国际标快/国际特惠业务已涉及全球53个国家,国际小包业务则覆盖了全球225个国家及地区,并且还在美国、德国、爱沙尼亚等建立了海外仓。2018年底,顺丰又与国际物流三巨头之一的DHL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以55亿元整合DHL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的供应链管理业务、管理团队和相关科技技术。
而天猫投资、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共同组建“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菜鸟”也以加快在全球的“织网”,目前搭建的全球航空运输网络已连接航线达106条,日均飞行航班225班,可飞达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菜鸟跨境网络已经遍布全球,服务覆盖224个国家和地区,初步搭建起了一张真正具有全球配送能力的跨境物流骨干网。
京东物流则瞄准供应链服务全球化网络,计划搭建以中国制造通向全球,全球商品进入中国的双通网络,并通过建设海外仓等方式,缩短货品距离,实现48小时中国与全球相通。目前,京东物流国际供应链已在五大洲设立超过110多个海外仓,原产地覆盖达到100%。通过海外仓进行供应链前置,能够避免增加商品不必要的物流成本,在原产地即开启商品的溯源追踪,节约了成本,也为打击假货和用户的购物安全提供了保障。
目前走向国际的物流企业已经超越简单的仓运配服务,随着服务链条变长,需要物流与供应链全流程的优化整合设计能力,需要考虑与本土化企业的生态联动,需要建立当地的落地配网络,需要形成双向对流的物流通道。疫情过后,2020年中国物流企业走向国际的步伐必将进一步加快。
中国健康行业的物流
谈到健康行业和物流的关系,不得不提医药物流,作为重大的国计民生,医药物流不进要保障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等药品器械的供应,而且要通过对于现有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优化医疗流通流程,利用现有的建筑仓库,运输工具,设施设备,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来现有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在有序布局。
对于酒店和SPA行业的B端用户来说,物流通常由产品和器材供货商来负责安排。但不难看出,线上购买+线下体验的模式已经形成,C端的社群式分享经济也在被接受和认同,酒店和SPA等B端用户也会亲自涉足到更多的物流相关的业务中去。因此,了解更多的物流相关的业务、以及成本掌控、质量保证等,就成了行业的新话题。SpaChina杂志随文采访相关专家,以期带给大家更多的有用信息。
现代物流无国界时代
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跨国经营和产品本地化生产的浪潮,90年代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国际化采购、国际化生产、国际化销售格局的形成,随之而来的是国际化物流。没有顺畅的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不会扩大,跨国生产和全球采购难以实现。反过来说,在国际化大生产、国际资本大流动、国际贸易大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进展的新经济格局中,也迫切要求国际物流走向全球化经营。可以说,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会实实在在的出现“物流无国界”的局面。
近年来跨国物流企业,如美国总统轮船、联邦快递,丹麦马士基,日本通运、佐川急便,德国西门子等都在角逐世界物流市场,与他们供应链中的生产企业结伴进人各国物流领域。这些大型跨国物流公司,由原来雄据国际海、陆、空运输市场,进而深人各国参与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枢纽建设,逐步完善了跨国物流网络框架和主干线与支线的衔接,使国际物流网实现贯通和触角终极化。借助经济全球化的大好良机,通过融资、贷款、援助、合资、合作等种种形式把游资投人到世界各地最关键的物流环节,如:港口、码头、公路、物流园区、集装箱终端,建立了自己的投资主体地位,确保了国际物流的畅通无阻,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国际物流通道,促进了全球物流的大循环,把现代物流推向了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
高阶物流进入供应链
在物流的思想、概念和定义方面,有一个发展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以前,企业物流强调的是运输效率;50年代,企业物流强调的是降低成本和提供客户服务;60年代,出现了综合外包的概念,企业寻求物流外包开始成为一种趋势;70年代,强调运作整合和质量;80年代,强调对企业的财务表现和运作优化的问题;到90年代,则强调物流对客户关系的作用和跨企业的延伸。物流跨企业的延伸,实质上就是供应链形态。200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标志着世界物流已进入供应链时代。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发展趋势,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群体优势化,物流的作用已经日益显得单一和不足。物流必须与生产、采购、销售以及信息相结合,形成整体优势,才能适应新的竞争环境,企业只有在发挥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与自己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参加由优秀的生产者、原材料供应者、产品批发商、零售商、物流企业乃至相关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企业优势组合的同盟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由于逐渐由单个企业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了企业群体与企业群体之间的竞争,物流的功能便显得乏力,只有供应链才能满足这种竞争的需要。所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物流渐渐地被涵盖在供应链管理之中,或者说物流向更高的阶段发展了。
物流向整个经济领域延伸
物流由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到100年的成长历史,所以物流的范围和主攻方向一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消费者的需要等外在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
开始阶段,物流主要指的是产品离开生产线以后的包装、运输、装卸搬运、保管、流通加工及信息传递,主要服务于企业的产品销售活动;后来范围扩大到原材料采购和生产领域,侧重于加强企业服务和企业竞争力;再到把重点转向对物流配送和物流活动的策划与管理,物流的地位也提升至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现在的新趋向是把物流进一步向外围延伸,与通关、商检相连,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捆绑在一起,把物流纳入到生产、流通与消费整个经济领域。
可以说,现代物流包含了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这是生产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他们不仅把物流看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企业竞争力、创造“第三利润的源泉,而且还把物流提升到经济的增长点、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关键产业的高度。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企业十分重视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他们不但把生产与销售之外的一切经营活动都交给了物流企业,而且即使生产与销售也让物流企业参与其中。
信息化和高科技化趋向
物流的信息化是指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合理化、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电子商务和物品条码技术应用等。各种信息平台、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等信息处理和条形码技术、射频标识技术在物流中广泛运用,将使信息实现共享,信息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大大增强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各环节的功能,使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为一体,提升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综合效益,社会物流成本不断下降,实现物流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