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川吸取国外理念,在全国率先提出“森林康养”的概念,即让人们在森林里寻求健康生活
作为康养旅游的新业态,森林康养近年步入发展快车道,这离不开四川省领头的探索与推动。四川省在全国率先提出“森林康养”概念、出台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意见和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标准、发布首个全国森林康养指数⋯⋯四川森林康养走在全国前列,不断将森林康养诠释得更加清晰,被康养界称为森林康养的破译者。
经过20年的持续努力,四川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38.03%,面积达到1840万公顷。当森林的“量”达到优化环境的目标,四川开始考虑如何让群众享受到森林的“质”感、幸福感,从而产生获得感。
2017年,森林康养纳入四川顶层设计,成为全省打造生态经济的新引擎。同年10月,四川省农工委印发《四川省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产业实施方案(2018-2022)》,明确了生态康养发展目标。到2022年,全省生态康养基地达到250个、森林自然教育基地达到100个、生态康养人家达到4000个、生态康养步道达到5000公里,生态康养年服务2.5亿人次、年产值实现1000亿元,加快建设全国森林康养目的地和生态康养产业强省。四川省政府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全面开通绿色通道。
目前,中国70%以上省(区、市)正在借鉴四川的做法发展森林康养。“森林康养”成为社会热词,四川成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学习样板。
在四川,森林康养基地必须符合最低“标配”,条件如下:
在资源条件方面,要具备面积大于等于5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森林达到健康等级的面积达到80%以上,森林结构和物种数量稳定,能够提供3种森林蔬菜或生态食品等。
在基础设施方面,要求康养步道里程要达到4000米以上,坡度小于等于7度,有1处以上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具备必要的环境监测设备,并实时显示监测数据等。基地要设置森林生态科普、森林生态文化、森林康养知识解说标牌,在人们亲近自然的同时,还可以了解自然、体验自然课堂。
这些正是森林康养地方标准开列的内容。在2016年,四川省就已经颁发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资源条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基础设施》;2017年,政府又制定出台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康养林评价》地方标准。参与标准制定的涂佳说:“森林康养基地不是售卖一张床位,而是要让人留下来,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中去体验。”
2017年12月,四川首次发布全国“森林康养指数”,上线启动全国首创的“森林康养一卡通”。全国首个森林康养指数囊括了邛海湿地公园、攀枝花花舞人间、峨眉半山七里坪等森林康养基地的温度、湿度、高度、人气度、舒适度、通畅度这6项康养指数,用数据诠释吃、住、行、游、养、娱的动态信息。
2018年4月,四川确定每年5月为四川省“森林康养月”,每年5月5日为“生态康养日”。
森林康养很容易走上传统的观光式旅游,产品形式雷同。这一问题源自资源导向型的粗放开发理念,往往造成过于依赖本地资源,一味追求门票经济,导致后续乏力,甚至有碍生态合理保护。
然而,四川从一开始就在塑造森林康养“川地”的特色,因地制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四川洪雅的玉屏山森林康养基地。
洪雅的玉屏山森林康养基地是森林康养+旅游的典型代表。《森林医学》关于芬多精的研究表明,以针叶林为主的森林中以日本柳杉和日本扁柏释放的该物质含量最高。玉屏山森林度假区有18万亩人工柳杉林,全部引种日本柳杉,树龄均在40年以上。在这里,森林康养步道精心选址在柳杉密布、坡度适宜、空气流通较好的地域。沿途漫步,可以尽情享受芬多精这一物质带来的舒怡,感受生命的舒张和绽放。
玉屏山打造“静”“动”双区,让每个人在这里各得其乐。中老年可以在“静区”参加吐纳、禅修、静养、漫步、森林六步法、瑜伽、太极等静心养气的活动。“动区”游客可以体验无动力滑翔伞、动力三角翼以及定向越野、山地自行车、攀岩、森林自然教育徒步等户外运动。
峨眉半山的七里坪森林康养基地也是四川康养的高端医疗领跑者。在森林康养概念提出之前,七里坪2008年就开始向健康产业发展,是中国首个国际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目前,美国BUCK衰老研究院、日本生物治疗研究所合作自体NK细胞防治肿瘤项目、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307医院)成为七里坪协作医院并设立七里坪绿色通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合作设立七里坪抗衰老研究基地等,已和峨眉半山七里坪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签约合作。七里坪逐步形成了具有差异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抗衰老健康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实现从避暑休闲、旅游度假到健康养生的转型升级。
森林康养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向往,而什么样的森林、如何体验才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健康体验?这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证。四川已在成都、绵阳等地开展森林康养医学实证,推进森林康养基地环境监测和森林康养指数发布。接下来,四川森林康养专委会将会组织专家和会员单位深化技术调研、森林康养实证研究、项目论证、科技成果鉴定,同步开展森林康养技能培训和森林康养学术咨询指导,逐步探索生态康养处方治疗和医保支付制度的可行性。
森林康养从四川起源,中国各旅游省市也蓄势待发,而四川仍在制度、基地、科学、实证等方面继续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