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白皮书揭示精神健康对生命幸福的关键作用。Vivienne O’Keeffe文
曾经有一次,当我正准备做关于精神健康的演讲时,一位听众走过来问我:为什么要讲精神疾病问题。那不久前,我刚有幸参与了全球养生研究所(GWI)最新白皮书——《精神健康:途径、实证与展望》(Mental Wellness: Pathways, Evidence and Horizons)的编撰工作。白皮书出版后,许多人都问了我一个类似的问题:精神健康与水疗行业有什么关系?我相信两者的关系非常大;白皮书中提到的许多研究也都佐证了我的观点。
当时,我是这么回答那位听众的:精神健康的覆盖面非常广,精神疾病和真正的精神健康在一头一尾。
全球水疗市场持续增长,预计截至2020年,增长率将达6%。本文主要探讨行业如何将关注点向养生的情感、精神和智力方面(涉及水疗客人和员工)转移,相信这也是时下水疗项目的研发趋势。
2016年,在奥地利基茨比厄尔举办的全球养生峰会(GWS)上,与会者提出了一系列精神养生有关论题,促进了全球养生研究所GWI开启对前文中所提到的白皮书的编撰,并成立了一个新的项目小组——精神健康项目组。
《精神健康:途径、实证与展望》白皮书的第一部分引荐东西方养生传统,为当下已有的促进精神健康的许多途径提供了科学依据。第二部分则指向养生行业,探讨提升消费者和员工精神健康的疗程与项目。
白皮书共有122页,涵盖神经可塑性、营养学、睡眠、环境、锻炼、灵性、伦理学等各个方面,我无法在本文中面面俱到。有兴趣的读者可通过https://globalwellnessinstitute.org/initiatives/mental-wellness-initiative/免费获得全文。在持续两年的调查、探讨、研究、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大量与精神健康相关的研究与论述。
我个人对白皮书的贡献集中在第二部分,即对水疗养生行业的研究。重点如下:
降低癌症治疗后女性的焦虑和抑郁感
乳腺癌治疗将引起抑郁、增重、疲劳等反应。一项法国研究发现,某项专为癌症治疗后女性开发的为期两周的多方位水疗项目可有效减少上述现象。
养生旅行可带来巨大的积极影响
白皮书中援引研究者Marc Cohen的调研成果。Marc对一项涵盖教育、疗愈、休闲活动以及有机植物饮食等方面的一周静修体验进行了研究,发现这项体验不仅有效改善了参与者的腰围(2.7cm)、体重(1.6kg)、血压,还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精神健康状态。
温泉有益身心的科学依据
大家都体验过,泡温泉的感觉很好;如今,研究者们找到了其背后的科学依据。日本研究者测量了本国经常泡温泉人士的热激蛋白(HSPs)水平。热激蛋白在身体应对压力状态时产生,可对那些保护身体免受应激损伤的蛋白进行修复。其中之一是HSP70,这一蛋白对免疫功能的提升尤为重要。该研究发现,人们在40-42℃的温泉水中浸泡10-20分钟,之后保持身体温暖持续15分钟,这时,体内HSP70的水平会大大提升。人们表示,温泉过后,体验到疲惫感降低、肌肉疼痛减少、混乱的情绪消失,身心健康状态总体提升。
桑拿浴有助预防老年痴呆
芬兰研究者发现,42-60岁、经常进行桑拿浴的男士,不仅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更低的死亡率,还会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
全球健康领导机构纷纷将提升精神健康列为全球发展议程的首要事项。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上就写到:“世界卫生组织为提升社会与个人的精神健康所做的工作包括:提升精神健康状态,预防精神疾病,保护人权,关怀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
行业人士都明白,保证员工的健康至关重要。但我们常常过于强调身体健康,而忽略了精神健康。例如,水疗培训学校的学生们经常听老师讲,由于工作性质使然,他们的身体会经历较大劳损,从而使其职业年限不会太长。 很少有老师会提到理疗师的精神健康状态对自身和客人将带来的影响。也许是因为人们还不习惯公开谈论精神健康这一话题。然而,许多研究都已经证实,压力和紧张会改变身体的微生物群(组成体内某一区域——如肠道的微生物集群,包括细菌、原生生物、真菌、线虫、病毒等),削弱身体的免疫力。
在白皮书中,我们总结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水疗和养生项目对身体和精神健康大有益处。因此,我们呼吁水疗和相关养生行业参与者制定具体的操作标准和政策,以提升养生和水疗中心客人与员工的精神健康。工作地养生工作的开展则需通过预防和干预方式,覆盖员工的身体、心理、情感、精神需求等方面。当员工感受到被雇主支持和关怀,他们会以同样积极的态度对待客人,使客人享受到更好的养生体验。”
身体微生物组
于我个人而言,白皮书中最精彩的地方是在第一部分中讨论到的:人们对身体微生物组重要性的意识觉醒。这一新发现对整体健康意义重大。
白皮书摘录并总结了《自然》杂志上数篇研究文章的观点:肠胃道和大脑之间存在双向信号传输,其中肠道菌群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这一信号传输中有一些重要的传入和输出路径,如迷走神经,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路径,均为调节体内平衡(如饱腹和饥饿感,炎症)的关键。已证实,肠-脑轴失衡与一系列疾病的发病原因密切相关,包括帕金森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微生物组-肠-脑轴已日渐成为调节行为的关键路径。
换言之,科学家们现在明白了,肠道细菌对大脑有着直接并且巨大的影响。肠道菌群调节障碍是导致包括抑郁症在内的一系列精神问题的原因之一。同时,科学家们已经开始对“精神益生菌”(对行为和心情有着积极影响的菌群)的潜在治疗干预作用进行研究。
水疗行业的我们一直在呼吁,拥抱干净、简单、平和的生活是通向健康、幸福、长寿的开端。确实,这只是一个开端。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为许多身心疗程找到了科学依据,亦将不断开发出更多高效的精神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