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终有一天,中西医会真正的融合。”
访“方寸草木”创始人和中医张滢清先生
1995年,16岁的张滢清就读于吉林大学少年班,本科为理论物理与微电子技术专业;2005年,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从事航天光学遥感载荷研究;2008年,就职于航天八院下属的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副总工程师、副总经理。他曾参与多项国家863、973项目,专业技术涵盖光机电一体化装备、新能源、硅材料等,并且获得过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闵行区科技领军人才、上海市科委特殊领域预见专家、航天八院先进个人等荣誉。
这位理工精英却在2016年通过了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获得医师资格,中西医兼顾。尤其在中医和本草上有所建树,门诊至今,病人络绎不绝。为什么会放弃光芒四射的科研前途而进入医疗行业?SpaChina带着好奇之心访谈了这位独特的专家。
您为什么会考虑从原来的行业改行而从医?
并没有一开始就想转行,主要是因为读研期间体弱患病,在业余研究本草和中西医的过程中,兴趣越来越大,12年来逐渐沉迷在医学知识以及各种临床案例中。后来因为一些有着同样情怀的“方寸山中医乐知社(Jus-Tao)”的小伙伴们的邀请,才转行从医。
但其实我这种转行并不值得提倡。从内心来讲,我很愧对培养我的大学和研究所,他们培养和帮助的本是一个可以做出科研成绩的博士,我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软硬件工程师,做出我本该有的贡献。这也是我心里一直存在的一道坎,感觉是很自私地选择了自己更有兴趣的工作,当然我也是遵循了我自己的心的去向。
从科研转到本草和中医,我天生就带着严谨的思维逻辑性。至今为止,还有人批评我不是中医思维,但我也不是西医思维。我只认临床效果,只要有效果,管它什么思维!我想因为我是半路出家,反而跳出了框架吧,没有太多的束缚需要去遵循。人体是个巨复杂系统,想用一个简单的很浅显易懂的理论去描述,我个人觉得不现实。能把理论搞清楚,那是最好,但必须有严格的反复验证。如果有些方面实在搞不清楚,那就当成黑匣子来研究,观察输入输出,直接结果导向就好了。
是什么让您这么痴迷于中医?给我们说一些您的故事。
因为看到了临床效果,而且对自己和周围的人有帮助,这种正反馈会让人逐渐的沉迷进去。
很多人黑中医,是因为中医效果烂;很多人信中医,是因为中医效果好。就算一个好中医,也有不擅长的疾病,这是很正常的,医学太难了。如果看一个病就要能治好一个病,这个要求实在太高了,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医学可以做到。
我个人觉得中医需要更多地要回归临床,目前一些中医理论和实践是有些脱节的。回归临床就是回归实践,而不是停留在空洞虚玄的理论中,尽管这条路很漫长。此外,中医也是各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为什么中医是老的好?还不是因为实践多经验足。
我喜欢试药,总喜欢尝一尝某味药吃下去会有什么反应。我家里最多的时候有150多味药,大部分我都尝试过,当然这种方法不值得提倡,乱吃药风险很大。但是理工男都喜欢做实验,哪怕用自己来做小白鼠。
年轻的群体越来越不了解中医了,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不信任中医是正常的,因为中医没有用大家能听得懂的现代技术语言去描述,和大家受教育所学的现代科学有点格格不入。很多成为中医忠实粉丝的人,因为碰上了好中医,感受到了效果,而不是了解了中医。所以这是中医自身的问题,很少有天生的中医黑和中医粉,大部分人是很客观的。中医想发展,还是靠临床,靠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融合,医学理论和药学理论的一步步细化。
国家政策现在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您怎么看中医药在中国的未来?
我非常看好中医药的发展,因为某些疾病,确实中医的效果很突出,比如像三高、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病毒类疾病等,还有很多疑难杂症现代医学完全没办法的,也是中医比较擅长。其实中医的特长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比如在急性病领域,目前基本上就没有中医什么事了,但其实也是大有可为的。这就是这门医学的价值所在,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有未来的。
西医有西医的长处,我从来不排斥西医,我也经常看西医的理论,也从中吸取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我也有大量西医朋友,会经常向他们请教。
我相信终有一天,中西医会真正的融合。“基因”也许是能让中西医融合的契机和山峰,我有朋友是德国回来的基因检测的博士,正在做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基础研究。不管什么医学,都是为了实现人类健康的目标,哪怕民间单方郎中,也是值得尊敬和研究的,所以我希望不同医学之间不要互相排斥,要互相借鉴和学习,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千万不能保守和固守成规。
给我们讲讲您离开原来的专业技术领域后在做什么。
2012年,我离开了熟悉且擅长的技术领域,参与创立“方寸山”中医知识和服务品牌任总经理,定位“小而美”,同时兼营门诊服务,运营至2017年,年复合增长率为30%。
2015年,凭借了自己多年对本草药性的深入研究,和对产品研发的热爱,我以中医外科用药的思路,研发出了针对皮肤修复效果的护肤品。其实本来想做药品,但是私人研发的门槛太高,不现实,所以退而求其次,做成了护肤品。在手作品成功被粉丝们认可后,创立了“方寸草木”护肤品牌,2018年成功量产投放市场。2019年,方寸草木还参与了吴晓波新匠人品牌养成计划。
跟我们谈谈您的“方寸草木”中医药护肤品牌产品。
这个护肤产品,是中医外科知识应用的一小部分。目前在皮肤科和外科领域,中医外科基本退出舞台,中医皮肤科的疗效不为人知也没人愿意认知,在这一块上可以说是没落了。要处理皮肤问题,医院大部分用的是激素类药膏。
但其实在中医本草领域中,有很多植物在皮肤问题的治疗上效果非常好,比如我们自制的紫云膏,用了紫草和当归的植物成分,对皮肤烫伤、湿疹效果都不错。比如黄连黄柏,在热毒性的皮肤疾病方面效果非常突出。而且,皮肤问题外治法,大部分用的是简单的方子,也就是1-3种植物,我个人特别喜欢简单的配方,复杂的配方我基本上都是忽略的。
方寸草木的定位是“草本”而不强调“中草药”,是为了中性化,让对中医抵触的人群也接受,不要感觉是在用药,而是在用植物类的天然产品。只有感受到了效果,这些人才会受到影响,了解到中医的价值。
我属于那种天生的研发者,当我探索到一种很好用的植物,效果很好的时候,如果不做出什么来让人体验,我就觉得很可惜,这就是我做这批护肤品的初衷。
我们现在做的护肤产品主要是修复皮肤损伤的,我也不是去研究怎么美白祛斑,就是让皮肤更健康而已。没想到很多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呈现出来的效果是皮肤更白了,色斑也少了。第一是因为皮肤健康后,自己的代谢和修复能力就更强,黑色素会自然减少;第二就是这些草本植物原材料有想象不到的功效和潜力。目前方寸草木的产品针对的主要人群是三十岁以上,或者容易过敏、皮肤屏障脆弱,甚至是医美后损伤的皮肤效果尤其明显。产品价位中等,实现研发价值和产品价值,但同时造福广泛的受众,这是我们的定位。
在未来五年,您有什么发展的计划?
未来,我会继续做研发。在我的计划里需要研制的好东西很多很多,但是需要时间。五年对于研发来讲,一点都不长。这批护肤品,从研制到生产出来,花了四年时间,其中有些产品还在不断改进。我希望通过时间的沉淀和市场的检验,方寸草木品牌能够成为新国货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