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环保、种植、养生、医疗为一体的中医行业,除了是悠久的中国文化传承以外,也有着巨大发展前景和社会效益,能帮助中国经济实现突破。高菲文
很久没有谈中医了,在生物科技迅速发展、高科技器材逐渐替代人工、资源全球化共享的今天,反而是我们在中国SPA行业的人很少再想到将中医植入业务之中。
10年前SPA行业在中国兴起的时候,酒店SPA为代表的高端SPA十分关注中医概念的疗程,主要有两个原因:SPA访客以外籍客人为主,他们喜欢中式疗愈和中医概念;中国40岁以上的客人们喜欢传统中式疗程,在当时,他们是高端SPA消费的中坚力量。
那么,现在为什么不再热衷于中医项目了呢?刚刚结束不久的2019年SpaChina峰会上,我发布了2019-2020年度的行业调研报告,在SPA趋势方面,完全没有了中医的影子,我们的峰会话题也没有谈到中医,我觉得仿佛丢失了一块重要的拼图。于是,在峰会结束后我一直在思考和反省其原因。
SPA行业里的中医缺失
和5年前相比,五星酒店的主要住客已经大部分往中国客人转移,中国客人成为了酒店消费的主力。但很有趣的是,调研显示出他们在高端SPA里选择的身体疗程多为放松和减压型的精油疗程,并非中医类。
其次,年轻一代的客人们也开始成为了消费主导人群,也正是因为年轻,他们明显对疗愈型的中医疗程需求不大,且认为中医老旧,不时尚也很无趣,比起中医提倡的保暖不露肚脐的保守风格,他们喜欢在私人教练的指导下露出马甲线。
调研也显示出,SPA行业的分类开始显现。比起以前一个SPA里从头到脚什么都有,现在会分拆出皮肤管理、身材管理、精油专项SPA、放松解压专项SPA、器材疗程专项SPA,因此中医理念的也独立细分了出来,比起其他类别的SPA,专注中医的SPA拥有相对来说年龄稍大、稳定的老客户。
另外,随着微信和自媒体平台的发展,向来推崇个人价值的中国中医粉丝们,有了更多与中医专家们直接对话的机会,便捷的支付系统让很多中医人才们自立门户,SPA平台也因为不希望成为嫁衣裳而放弃很多和中医人才的合作,因此一些SPA会因为人才的匮乏,或营业资质对中医项目的权限限制,而选择放弃和中医相关的疗程。再则,在中国客人的观念里,中医疗程的价格应该是不高的,因此高端SPA中的中医相关疗程,都往往是菜单里价格最低廉的疗程。还有,与中医概念相关的SPA产品和疗程一直没任何创新和发展。
综上各种原因,高端SPA中提供的中医类项目越来越少。好吧,让我们看看中国国家对中医的政策。
中医的各项新国策
2017年11月6日,国家提出:要高度重视发展中医,甚至把中医上升到关乎民族复兴、国家盛衰的地位。
2018年3月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护长王国强表示:将继续扩大中医药覆盖面,加强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近万名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建立医联体,把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认真落实中医药法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按照中医诊所备案制管理的要求,让更多有资质的人员开办中医诊所,为群众提供更多元化、多样化的中医药服务。
之后,各项关于发展和推广中医的工作层层推进,包括《中医药法》实施;推动中医参与各个层面的分级诊疗;要求公立中医医院进行综合改革;调整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制定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引导医疗资源配置;加快推进中医诊所备案制度;促进少数民族的医药发展等。
很显然,中医在中国的未来发展,将会越来越好。随着各种政策的落实,中医的执业者在考证,获取执业资格,开办诊所,求职及工作岗位和需求,备案、看病费用以及民族医疗的发展等方面,都会有实际的国家优惠政策可以享受。作为个人,如果想从事中医行业工作,也将会比西医有更多的渠道。以往的中医师承者、中医专长者,高校中医专业者均可以进一步进入到中医体系后成为行业人才。
也就是说,从国家层面上,认可和肯定了中医是真正的生命医学,是符合宇宙和自然规律的医学和科学体系。被称为国医大师的王琦曾表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含着中医药事业的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也必然包含着中医梦。”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成了人类关注的头等大事,医疗医药行业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比起西医西药,中医很显然是中国唯一有绝对优势的医疗种类。事实上,中医也是一个集环保、种植、养生、医疗为一体的行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社会效益,如果能在中医药方面实现突破,无疑是中国经济实现突破的一个着力点。
对于中国来讲,民族的复兴都是以文化的复兴为基础的,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上通天文、下括地理,中含人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唯一成体系的科学。如果中医消亡了,中国传统文化就会有巨大的缺失,从国家层面上来讲,这也是绝不容许发生的。
全球性的中医潮流
在国际上,据统计,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针灸诊所已达10万多家,针灸师超过30万人,注册中医师超过5万人。
统计还显示,欧洲目前受过培训的中医药人员约有10万余名。其中在职的约占60%,
中医药诊疗机构有1万多所,大部分以针灸为主,有30%-40%的诊所兼用中药及其制品;中医教学机构300多所,每年将向各国输送5000多名中医药人员,中药产品进口批发商500多家。即使在仅有1500万人口的荷兰,中医药人员也达4000多人,拥有1500多家诊所。
德国有三分之一的西药房销售中药,500多家西医医院设有中医门诊部,现有针灸医师20000多名,Kortzting中医院预约病号要等半年之久,全部费用由保险公司报销。
英国中医诊所现有3000多家,其中在伦敦就有1000多家。针灸医师7000多名,大小中药供应商40余家。中医药业在英国拥有的总资产约为1到1.5亿英镑,已成为在英华人除餐饮业之外最大的产业。尤其是瑞士政府早从1999年3月开始就将中医、中药、针灸的费用纳入国民医疗保险之中。
再看日本和韩国,两个邻国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重视中医,被称为“汉方”的中医产业发展神速,已经远远超过中国。日本的中药已经占据了世界中药市场的90%,而中国只有3%。
2015年12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颁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在演讲中说,她的项目,是中国的中医给世界的礼物。中医药的价值因此也再一次受到了世界关注。屠呦呦的获奖也让中国惊醒,让整个中国都感受到了中医文化在全球的贡献和地位,并毫无疑问地引起了全球医疗对中医的进一步重视和尊重。
SPA的中医该何去何从
作为中医爱好者的我,期待能看到中医这块丢失了的拼图在我所熟悉的SPA行业里被找回,被放入到适得其所的板块中。
也许,我们要从一点点的小事开始做起,例如对客人们的正确引导和教育,让年轻客人们也逐渐感受到中医的魅力;也许,我们要进一步的创新,把SPA中医疗程项目中的细节深化,让呵护和疗愈的结合做得更好;也许,我们可以把精油和传统中药材的植物配方串联挂钩,传递中西互通的自然和能量疗愈理念;也许,我们要改良现在的中医类产品,让其更适合现代人快速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总之,在对中医的维护和推广上,我们需要的是努力和坚持,保有我们的传统疗愈文化和智慧。
在我们的行业里,不乏一些非常优秀的导师和人才,他们被中医的魅力所吸引,SpaChina随此文专访了一些嘉宾,希望他们能带给大家一些对传统中医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