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南希描述了精神健康的人应该具备的十六种状况
已逾花甲之年的美国心理学家南希·麦克威廉斯,她曾经反复在她的著作和受访时强调,在今天这个极具竞争力,人与人之间的被忽略,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丧失等严酷现实环境中,引发心理问题的社会缘由,很多层面是出于个体间的冷漠型互动,而现代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一种“既想亲近又保持疏离”的复杂人际关系。
南希·麦克威廉斯认为:“亲近和疏离是人格的对偶主题,它呈现的是分裂样的人格特征。而大多数人都可能会有这样轻度分裂的倾向,一方面我们渴望创造信赖的关系,而另一方面我们内在又有强烈的,提醒自己不能依附他人的声音。如果这个对偶主题反应过度就是一种病理性的症状,它是早期‘累积性创伤’的结果。比如在一个家庭,父母要求孩子过早独立,或者家庭的控制和干涉过度严苛,都会导致发展出这种分裂样的人格特质,这种人格特质的核心是害怕去爱和亲密而不是恨。那些很难发展出持久、信赖亲密关系的人都与这个人格特质有关。而传统的中国式的家庭,这种‘累积性创伤’很多见。”
南希同时阐述了关于一个精神健康的人的十六种状况。
爱另一个人的能力:这既适用于我们的伴侣和家庭,也适用于我们愿意爱的任何其他人。我们会接受现实,敞开心扉。
工作、创造和发明的能力:这意味着你不仅要在职业生涯中取得进步,还要为自己和他人创造重要的东西。一个人能在其他人的生活中留下他的印记,具备这种能力是良好的心理健康的表现。
正确的场合玩耍,开玩笑和不严肃的能力:这也可以说是感知幽默的能力,将自己从精神紧张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并且通过游戏的方式(体育、社交)发展起来的能力,这给我们的神经系统带来巨大的好处和休息时间。注意,一定是分场合的。
选择安全关系的能力:自我保护的本能是所有生物所固有的,而选择糟糕的关系则可以说是自我毁灭的方式之一,因此,精神健康的人往往会避开这种危险。
自主和自给自足的能力:一个人为自己做出决定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能力。
在各种不同的表现中接受自己和人格的能力:每个人在人格上都结合了好与坏的两种品质,一个健康的人在心理上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评价,并自己接受它们。
承受压力后恢复的能力:我们的思想长久不能处于压力状态之下。而适应变化的能力是获得更大抵抗能力的状况之一。
现实和稳定的自尊:过于自我批评,或相反的高估自己,是有可能因为我们的期望离现实太远,而导致了沮丧压力和失望。
有意识的价值体系的存在:我们的价值观不仅给我们一种安全感和稳定感,而且还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并视情况而定。
能够体验任何情绪并忍受与此相关的压力:这意味着知道如何感受情绪,实现情感而不屈服于他们,同时保持你在你内心的理性和情感方面之间的联系。
反思问题的能力:具备独立的思考和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情况,并选择出在这种情况下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能够清楚地区分自己和他人:包括情绪和欲望。例如我们的怨恨就是我们的情感,这种情绪只存在于我们的人格中,即与他人没有任何关系,不要施于他人。但很多人通常都很难做到这点。
以灵活和适当的方式使用心理保护:当我们接触到压力或焦虑,我们的大脑试图让我们“逃避”,不自觉地避免或忽略那些讨厌的情况或问题。这一切都有助于我们保持冷静。然而,一个健康的人有时也会违背他们的潜意识欲望,去做必须要的事情。
你和他人之间的平衡:这指的是能权衡我们自己的利益以及他人的利益,具备自我安慰的能力,平衡的关系对我们很重要。
感受活力的能力:有生命力的感觉,是人类和谐存在的主要标志之一。
接受自己的能力极限:也就是说,感受、体验愤怒和痛苦的能力,同时,能够理解和尊重我们无法改变的能力。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也有脆弱的时候,但能及时纠正自己,并将曾经的过往作为自己的宝贵经验。心理健康的人是可以看清自己是怎样的人,量力而行,善良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