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维锶中国创始人之一吴宜燕女士
近几年来,科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日扮演的角色之重超越了以往任何时候。同样,在美容行业里,一股不可忽略的强势席卷而来,即高科技医美仪器的出现和极速扩张。水疗中心、美容院无法通过传统的按摩和放松的环境来留住客人,能起到立竿见影的美容塑形效果的仪器开始吸引了大批粉丝。医美仪器,虽然在专业、安全、舒适度等方面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但市场之潜力不可小觑。
2014年,以色列医疗美容仪器生产商维锶来到中国,其高科技专利打造的非侵入疗程在短短几年时间便成为了国内的行业权威。而促成这一成功引入的关键人物是一位知性美丽的事业女性——Grace吴宜燕女士。
热爱挑战新事物的Grace,1997年开始接触亚太市场贸易,拥有超过15年在大陆的时尚美容产业营销经验,擅长整合国际资源;自2013年专注大健康产业推广。而自两年前开始,Grace主动退居幕后,开始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着重人才培育,青年创业。她的愿望是向新生代职场新人分享资源与经验的同时,传递正能量,帮助其更好地成长与发展。SpaChina采访了Grace,她将与我们分享在中国推广和运营医美品牌的点滴,纵观行业之需求,以及当下从事公益事业的心得。
您为什么想把国际医美品牌引入中国?您是如何进行品牌的运营和推广的?遇到了哪些主要挑战?您们是如何解决的?
原因比较简单,我先遇到了合适的伙伴,再加上有认可的科技与模式,一拍即合,引进内地。
新品牌进入成熟中的市场,最大挑战是比其他品牌晚了十几年,没有本地知名度;但维锶是国际品牌,当时在美国已是最受欢迎的非侵入疗程,以我在行业的经验看来,它对消费者是安全舒适有效的技术;分期财务模式,价格平实的配件和简易的保修对业者来说是稳定的生财工具,反而是个机会。
第一阶段新生期,要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市场和建立专业信任度,我们一边参加展会听客户声音,一边和意见领袖沟通,并在此时为当时的技术做市场定位。
定位确定后进入第二阶段行销期,目标是创造品牌知名度,由于走轻保养路线,与时尚和生活型态做结合是最容易切入并被接受的方式,因此,我们在宣传方式和团队设置上都做了调整。在B2B,我们做了更合适的疗程规划和效益分析;在B2C,我们参与更多时尚生活界的活动,异业结合宣传健康美。
目前维锶进入第三阶段发展期,除了启用职业经理人管理,营销模式上每年创造一个新概念,引进新技术,我们也在经销商、大量采购和直接销售层面做出更清晰的游戏规则和服务准则。
但即便是做了准备,每年依然有各种新挑战,进入第五年的维锶中国是集团占比前三名的市场。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作出正确策略并执行,才有条件进入下个稳定期,现阶段的维锶由国外总部进行专业指导。
您们的主要客户是谁?您们是如何进行有效的仪器使用培训的?
维锶是专业线的仪器品牌,内地客户分为医疗客户与非医疗客户。非医疗客户有美容院、水疗中心和五星级酒店,占70%以上。
内地培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交流和人员替换,以及业态普遍对供应商的过度依赖。因此维锶有定制化的培训六部曲,纵贯常规到进修培训,横跨激励制度到平台交流, 再加上定期随访,来确保客户的操作技术稳定。
中国市场对医疗美容产品的接受程度如何?需求有多大?您怎么看医疗美容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
根据ISAPS(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协会)发布的2017年统计,不含内地数据的全球总量是负增长;反观2018年内地医美行业,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发展,市场规模有2245亿元
(新氧白皮书),但人均渗透率只有2%。个人认为市场依然有相当大的需求,除了行业触角将深入到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和接受度也将全面扩大。
就业者角度来看,未来3到5年的内地市场依然是双位数成长,但因为目前行业同质性太高,市场将走向细分化和专业化,以及概念输出。
目前哪些类型的医疗美容仪器在中国最受欢迎?您觉得原因是什么?
医疗美容仪器分为侵入式与非侵入式,无论哪种方式,内地的面部项目依然火热,原因是开发完整,普及率高。
全球消费重点已转向身体,男性比例提高,脂肪类仪器比重增加。预计内地将很快跟上全球趋势。
据您观察,中国的美容行业缺什么?您觉得行业在未来五年会有什么改变?
行业有三大问题:
- 低标准化
- 专业不足
- 过度营销
因此行业未来除了对专业的要求不会变,其他要素都会改变。
- 细分市场:做擅长的项目将成为风向标,为了避免人工的不统一,更多结合高科技将是标准化的要素之一。
- 专业趋势:无论是行业趋势或是个人技能提升,与专业和职业培训的结合不可或缺。
- 消费合理:随着知识透明化,消费将趋于理性。
您觉得未来消费者想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我们该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
行业的要求将走向细分化和专业化,消费者只会对业者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业者将把需求和期望投向供应商。从供应商角度来看,单一品项合作已经无法带来一体式服务,投入能发挥的效益也非常有限。因此和互补品牌形成战略联盟一起做市场,并结合学校教育和培训作为后盾,创造概念做完整输出,才有可能满足每个层面的需求。
当下中国美容行业的利弊分别有哪些?
内地进入现代美容20年, 优点是部分消费走向理性,部分市场趋于成熟;但行业标准依然缺乏,对基层人员依然尊重不足。
您在最近两年做了不少场公益演讲,这是什么样的工作?是义务的么?您为什么要这么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详细叙述。
我很幸运,25年工作带来非常多国际资源,现在已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我深信有好的伙伴和团队,才能事半功倍。一直希望能和更多新生代分享资源并帮助他们成长,在带团队的过程中亦非常注重接班团队的技能培养。
然而承接国际资源和开创新事业所需要的勇气和经验,学校教育不会提供,商业环境也不容许这奢侈来培养。因此在2017年决定退居幕后,趁还有能力,投入年轻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微型企业创业讲座。这二年多是由非营利性质的组织邀请,工作人员也多数是义工,我作为演讲人,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在讲座上传递勇气和信心,工作技巧,自我提升和行业讯息。
演讲的对象是谁?在演讲后,听讲者的反应是什么样的?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渴望从您这里学到什么?
我参与的讲座,对象是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和创业者。因为自己身为职业女性,有时特别做女性专场。
新生代听众前三大问题之一,是来自家庭,想冲刺但父母阻止;创业人最大疑问是激进环境下,如何坚持梦想保持信心;女性听众则总是非常纠结如何在各种角色中平衡。除了这些之外,他们也与我分享快乐与成功。
我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有时是听众,有时是经验分享,有时是鼓励,有时是支持;但更多是相互传递的正面能量。
平日生活里,您是如何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的?
我支持健康美,多年来保持运动和正确饮食,使用安全的仪器疗程和优质产品。阅读、旅行和公益讲座则是最佳心灵能量补充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