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年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于11月24日~26日在成都举行。包括顶尖经济学家、上市公司领袖、公募基金代表、私募基金大佬等在内的600余位财经界大腕齐聚一堂,把脉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而新的口碑榜榜单也将在本次盛会上公布。
远在西部的成都,是如何吸引这么多大佬的?又是如何吸引口碑榜入驻的?
国家战略的新起点
“成都是重要的西部城市,西部大开发在成都有着突出的、战略政策的体现;同时,成都是‘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枢纽,在两个国家战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此前,在被问及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落户成都的原因时,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如是解释道。
在今年9月11日召开的中共成都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成都正式吹响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号角。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在会议上表示,这既是成都必须肩负的国家使命,也是成都面向未来发展的现实需要。
国家战略正在成都得到切实有力的落实,成为一个又一个立竿见影的行动,并带来源源不断的重大机遇。今年上半年,成都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含增资)162个,总投资1830.35亿元;利用内、外资实际到位分别为2124.21亿元、45.68亿美元。其中,利用外资实际到位总量居中西部城市第一、副省级城市第二。“经济高地”效应不言而喻。
资本市场的新动能
目前,成都正加速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积极打造“资本市场、财富管理、结算中心、创投融资、新型金融”五大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关键性战略功能。预计到2020年,成都金融业增加值将突破2000亿元。
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目前成都已成为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种类最齐、数量最多的城市。
截至今年7月,成都共有各类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1800余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74家、保险机构83家、证券期货机构248家;小额贷款公司12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27家、登记备案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及管理基金共计635家、第三方支付机构41家、融资租赁及典当等类金融机构174家,金融机构呈现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即使不计算金融体系之外的民间借贷,成都的社会资金总量也已逼近4万亿元。区域金融中心渐成气候。
随着“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成都创新创业蔚然成风。今年前三季度,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23.8万户、增长31%;截至今年9月末,成都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6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达187家,均居中西部首位;成都经济证券化率84.7%,位居中西部前列。
全球视野下的新期待
“经济全球化时代,开放是城市动力的重要源泉。”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曾表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高水平双向开放。
公开报道显示,目前已有125家在蓉企业“走出去”,投资总额27亿美元。尤其是蓉欧快铁开通三年多来,不仅推动更多企业“走出去”,更成功带动联想、戴尔等企业加速向成都转移适欧产能,国际产能合作和国际贸易势头良好。
不久前在成都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全球91个国家(地区)的6万余名嘉宾客商参会,76个国家(地区)的9027家企业参展。
外资西进,内资西移。成都逐渐成为中西部汇聚全球资本的首选城市。目前,已有278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花旗、汇丰、渣打、摩根大通等金融巨头纷纷在此布局,国际化大都市气质日益彰显,已经开始站上国际舞台。